电磁兼容性或电磁兼容是在电学中研究意外电磁能量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这种能量所引起的有害影响。电磁兼容的目标是在相同环境下,涉及电磁现象的不同设备都能够正常运转,而且不对此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难以忍受的电磁干扰之能力。
一、电磁兼容概念
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的重要技术性能。国家标准GB/T4365-2003《电磁兼容术语》对电磁兼容所下的定义为“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即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在同一电磁环境中能良好执行各自功能的这样一个共存状态,简单点说,就是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又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要注意电磁兼容所要求的两个基本方面: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不受干扰且不干扰其他设备。
那么明白了以上呢我们知道,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即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电磁干扰。
另一方面是指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EMS(ElectroMagneticSusceptibility)电磁抗扰度。
EMC(电磁兼容)=EMI(电磁干扰)+EMS(电磁抗扰度)
二、电磁兼容三要素
任何产生电磁兼容问题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骚扰源(干扰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我们称之为电磁兼容三要素,缺少任何一个都构不成电磁兼容问题。骚扰源即产生骚扰的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说明骚扰从哪里来;耦合途径是将骚扰源产生的骚扰传输到敏感设备的途径,说明骚扰如何传输;敏感设备是受到骚扰影响的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说明了骚扰到哪里去。
电磁干扰源通常分为自然干扰源和人为干扰源。
三、电磁兼容测试项目
结合医疗器械行业标准YY0505-2012简单介绍一下试验项目,后续会单独详细介绍每一个测试项目:
YY0505-2012针对EMC规定中的电磁发射测试项目(4项)如下
电源端子传导骚扰电压(传导骚扰CE):GB4824、GB4343、GB17743;辐射骚扰(RE):GB4824、GB4343.1、GB17743;断续骚扰(喀呖声):GB4824、GB4343.1;谐波电流发射:GB17625.1;电压波动/闪烁发射:GB17625.2
辐射发射RE—通过空间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电磁骚扰能量。
传导发射CE(其中包括功率,喀呖声)—通过导线以电压电流的形式发射电磁骚扰能量。
谐波(Harmonics)—设备工作时向交流供电电源注入的50Hz高次谐波。
电压波动和闪烁(Flicker)—设备工作时引起的交流供电电压的起伏波动。
YY0505-2012针对EMC规定中的电磁抗扰度测试项目如下:
静电放电(ESD):GB/T17626.2射频辐射抗扰度(RS):GB/T17626.3射频传导抗扰度(CS):GB/T17626.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EFT):GB/T17626.4工频磁场:GB/T17626.8浪涌抗扰度(Surge):GB/T17626.5电压力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GB/T17626.11
辐射抗扰度RS—对空间骚扰电磁波的抗扰度。
传导抗扰度CS—对导线传导的骚扰电压和电流的抗扰度。
静电放电ESD—对静电放电产生的脉冲骚扰的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对某些电路产生的群脉冲骚扰的抗扰度。骚扰从导线加入。
浪涌(surge)—对雷电或某些电路产生的脉冲骚扰的抗扰度。骚扰从导线加入。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DIP)—对供电电源变化的抗扰度。
工频磁场(PMS)—对50Hz交流电产生的强磁场的抗扰度
电磁兼容诊断(预)测试:
产品在研发阶段、生产线上的质量控制测试、送权威实验室检测之前进行的预测试、送检产品不合格后的整改测试。
调查是否存在电磁兼容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确定产生骚扰和被干扰的具体部位,在采取抑制措施后有否改进。
并不要求完全按标准在正规实验室中进行。
电磁兼容一致性(符合性)测试:
根据有关电磁兼容标准规定的方法对设备进行测试,评估其是否达到标准提出的要求。
产品在定型和进人市场之前必须进行符合性(一致性)测试,国家产品强制认证制度(3C认证)规定的电磁兼容测试就是属于符合性测试。